愿生西方凈土者,建議必看的回向開示及佛經說明 ~附參考回向文 |
因為你們的支持,讓我們的弘法事業走的更遠 |
雖然有種種不同回向法,然必以回向往生凈土,為最妙的方法,因為不生凈土,各種大愿難成,若生凈土,無愿不成! 一、【印光大師有關回向的開示】 “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,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,悉皆以此回向西方。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,其余功德,另去回向世間福報,則念不歸一,便難往生。須知真能念佛,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。(如長壽無病,家門清泰,子孫發達,諸緣如意,萬事吉祥等,)若求世間福報,不肯回向往生,則所得世間福報。反為下劣。而心不專一,往生便難決定矣!保ㄔ鰪V文鈔卷一與陳錫周居上書) 略釋1:任何禮拜誦經,及一切利益眾生的事情,都應該回向西方凈土。如果一會回向西方,一會回向其它,這樣回向的心念就不歸一,往生難。雖然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。 “念佛回向,不可偏廢,回向即信愿之發于口者。然回向祗宜于夜課畢,及日中念佛誦經畢后行之。念佛當從朝至暮不間斷。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,即是常時回向。若夫依儀誦文回向,固不得常常如是!保ㄔ鰪V文鈔卷一三七之五一復永嘉某居士書四) 略釋2:每天回向的時間一般在晚課完畢之后。以及每次念佛誦經完畢之后進行。念念念佛,念念愿生凈土,即時常時回向。如果只是口念回向儀軌,就不是真回向了。 “每日功課回向,一一當與法界眾生。若此功課為此,彼功課為彼,亦非不可。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,方為與三種回向相合。三種回向者,一回向真如實際,心心契合。二回向佛果菩提,念念圓滿。三回向法界眾生,同生凈土”。(增廣文鈔卷二復永嘉某居士書九) 略釋3:每日功課回向法界一切眾生,當然每個功課用不同的回向,也無不可。但是必須有普回向,才能與三種回向相合。 回向者,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各功德,若任所作,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。今將所作功德得人天福報之因,回轉歸向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以作超凡入圣,了生脫死,以至將來究竟成佛之果。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。用一回字,便見其有決定不隨世情之意。用一向字,便見其有決定冀望出世之方。所謂回因向果,回事向理,回自向他也。所作功德,人天因也;囟蚰P之果。所作功德,生滅事也;囟虿簧粶缰畬嵪嗝罾。所作功德,原屬自行;囟蚍ń缫磺斜娚。即發愿立誓,決定所趨之名詞耳。有三種義,一,回向真如實際,心心契合。此即回事向理之義。二,回向佛果菩提,念念圓滿。此即回因向果之義。三,回向法界眾生,同生凈土。此即回自向他之義;叵蛑x,大矣哉。回向之法雖不一,然必以回向凈土,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。以其余大愿,不生凈土,每難成就。若生凈土,無愿不成。以此之故,凡一切所作功德,即別有所期,亦必須又復回向凈土也。(文鈔三編卷二復愚僧居士書) 略釋4:如果不回向往生西方凈土,則只能得人天福報。若回轉歸向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就種下超凡入圣之因,就不只是人天福報了;叵蛉N義:1為回向真如實際,此為回事向理;2為回向佛果菩提,此為回因向果;3為回向法界眾生同生凈土,此為回自向他。雖然有種種不同回向法,然必以回向往生凈土,為最妙的方法,因為不生凈土,各種大愿難成,若生凈土,無愿不成! 二、【愿往生凈土者,特別強調要把所有善根回向愿生西方凈土】 在《大寶積經》中,提到了4種往生凈土法門,特別強調要把所有善根回向愿生西方凈土! 何以故?(按:條件1)他方佛國所有眾生,聞無量壽如來名號,乃至能發一念凈信歡喜愛樂,所有善根回向愿生無量壽國者,隨愿皆生得不退轉,乃至無上正等菩提;除五無間、誹毀正法及謗圣者。 “阿難,若有眾生,(按:條件2)于他佛剎發菩提心,專念無量壽佛,及恒種植眾多善根,發心回向愿生彼國;是人臨命終時,無量壽佛與比丘眾,前后圍繞現其人前,即隨如來往生彼國得不退轉,當證無上正等菩提。是故,阿難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愿生極樂世界,欲見無量壽佛者,應發無上菩提心,復當專念極樂國土,積集善根應持回向;由此見佛生彼國中,得不退轉乃至無上菩提。 “阿難,(按:條件3)若他國眾生發菩提心,雖不專念無量壽佛,亦非恒種眾多善根,隨己修行諸善功德,回向彼佛愿欲往生;此人臨命終時,無量壽佛即遣化身,與比丘眾前后圍繞,其所化佛光明相好與真無異,現其人前攝受導引,即隨化佛往生其國,得不退轉無上菩提。 “阿難,(按:條件4)若有眾生住大乘者,以清凈心向無量壽如來,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愿生其國,聞甚深法即生信解,心無疑惑乃至獲得一念凈心,發一念心念無量壽佛;此人臨命終時,如在夢中見無量壽佛,定生彼國,得不退轉無上菩提。 三、【往生西方凈土——參考回向文】 愿以此功德,回向往生西方凈土,究竟成佛。 愿以此功德,回向法界及一切眾生,同生凈土,究竟成佛! 愿生西方凈土中,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為伴侶 (按:第一行的往生兩個字別漏了,只寫回向西方凈土并不完整,回向往生西方凈土則更完整) 后面加不加其它回向已經不重要,因為真念佛(包括誦經持咒拜佛等等)者,不求世間福報,而自得世間福報。 個人觀點:雖然有“所有功德果報,悉于一切眾生共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” 普傳甚廣,但這句甚深妙理,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比較抽象的,抽象則不容易心口合一,回向的效果會大打折扣。而前面的回向文比較具體,更方便運用自己的心念,其實道理還是一樣的,都是究竟成佛! 更多回向專題>> 相關欄目:回向問題,學佛答疑請進入:學佛有問必答網常見問答集錦(還可以免費人工答疑) ——————【歡迎支持我們,按月贊助者,網站留名+功德回向】—————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