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在的位置: 佛門網 >> 念佛 >> 印光大師專輯 >>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摘錄 >> 正文 |
印光大師:凈土法門是如來究竟度眾生之心,等覺菩薩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 |
因為你們的支持,讓我們的弘法事業走的更遠 |
凈土法門。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。上成佛道。下化眾生。成始成終之圓頓法門。以故等覺菩薩。已鄰佛地。尚以十大愿王。回向往生。逆惡罪人。將墮阿鼻。若能稱念洪名。即預末品。法門之妙。無以復加。世每以愚夫愚婦。悉能修持。謂為淺近。致令如來究竟度生之心。郁而未暢。眾生現生出苦之道。塞而罔通。真歇了禪師云。念佛法門。徑路修行。正按大藏。接上上根器。傍引中下之機。又云。乃佛乃祖。在教在禪。皆修凈業。同歸一源。入得此門。無量法門。悉皆能入。伏愿一切見聞。同隨華藏海會之班。一致進行;叵往生也已。 ◎竊聞凈土者,乃究竟暢佛本懷之法也。高超一切禪教律,統攝一切禪教律。略言之,一言、一句、一偈、一書,可以包括無余;廣說之,雖三藏十二部之玄言,五宗諸祖師之妙義,亦詮不盡?v饒盡大地眾生,同成正覺,出廣長舌,以神通力、智慧力,塵說、剎說、熾然說、無間說,又豈能盡?良以凈土本不思議故也。試觀華嚴大經,王于三藏;末后一著,歸重愿王。法華奧典,妙冠群經;聞即往生,位齊等覺。則千經萬論,處處指歸者,有由來也。 念佛一法,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,其功能力用,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◎念佛法門,其來尚矣。以吾人一念心性,猶如虛空,常恒不變;雖常不變,而復念念隨緣。不隨佛界之緣,便隨九界之緣;不隨三乘之緣,便隨六道之緣;不隨人天之緣,便隨三途之緣。由其緣之染凈不同,致其報之苦樂迥異;雖于本體,了無改變,而其相用,固已天淵懸殊矣。譬如虛空,日照則明,云屯則暗。雖虛空之本體,不因云日而為增減;而其顯現障蔽之相,固不可以同年而語也。如來以是義故,普令眾生緣念于佛。故曰: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。又曰:諸佛如來,是法界身,入一切眾生心想中。是故汝等心想佛時,此心即是三十二相,八十隨形好。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諸佛正遍知海,從心想生。夫隨佛界之緣,則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矣;若隨眾生各界之緣,則是心作眾生,是心是眾生矣。了此而不念佛者,未之有也。念佛一法,乃以如來萬德洪名為緣。即此萬德洪名,乃如來果地所證之無上覺道。由其以果地覺,為因地心;故得因該果海,果徹因源。如染香人,身有香氣;如蜾蠃之祝螟蛉,久則化之。即生作佛,轉凡成圣;其功能力用,超過一代時教一切法門之上。以一切法門,皆仗自力,斷惑證真,方得了生脫死。念佛法門,自力、佛力,二皆具足,故得已斷惑業者,速證法身;具足惑業者,帶業往生。其法極其平常,雖愚夫愚婦,亦能得其利益;而復極其玄妙,縱等覺菩薩,不能出其范圍。故無一人不堪修,亦無一人不能修;下手易而成功高,用力少而得效速。實為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,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為論判也。末法眾生,福薄慧淺,障厚業深;不修此法,欲仗自力斷惑證真,以了生死,則萬難萬難。ㄕ娉W¢L年念佛序 相關欄目: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摘錄,學佛答疑請進入:學佛有問必答網常見問答集錦(還可以免費人工答疑)——————【歡迎支持我們,按月贊助者,網站留名+功德回向】——————
|